为进一步破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难题,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县应急管理局聚焦信用体系建设,将信用理念贯穿安全生产监管全流程,通过“守信激励、失信惩戒、信用修复”多维度发力,构建起“以信管安、以信促安”的良好格局。
分级分类监管,让信用成为“通行证”。依据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结果,实施差异化监管;对连续三年信用优良的企业,纳入“白名单”管理,除专项检查外,年度内原则上不安排日常检查,并在安全生产许可审批中享受“容缺受理”“优先办理”等便利;对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,列为重点监管对象,加密检查频次,必要时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。今年以来,已有15家“白名单”企业享受到简化监管服务,企业合规经营积极性显著提升。
强化失信约束,让失信者“寸步难行”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机制,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拒不整改、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等失信行为的企业,依法将其失信信息录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,并同步推送至金融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限制其参与政府采购、招投标等活动。同时,通过政务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定期曝光失信企业名单及违法事实,形成“一处失信、多方受限”的震慑效应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曝光失信企业8家,有效倒逼企业主动规范安全生产行为。
优化信用服务,为企业“纠错赋能”。针对失信企业的信用修复需求,推出“全程帮办”服务:组建专业指导团队,一对一讲解信用修复条件、流程及所需材料;开通线上修复申请通道,将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,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。此外,常态化开展“信用+安全”培训,邀请法律专家、安全工程师授课,覆盖企业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300余人次,帮助企业提升信用管理和安全防控能力。
下一步,县应急管理局将持续完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深化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应用,让信用真正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“试金石”和营商环境的“加分项”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信用屏障。